首页 > 全部资讯 > 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本科教材评选工作的通知(教务部〔2025〕16号)
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本科教材评选工作的通知(教务部〔2025〕16号)
消息日期:2025/7/02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国教材〔2025〕2号)要求,学校决定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本科教材遴选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评选范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本科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纸质教材+数字教材、数字教材等。参评教材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与教材配套的图册和活动手册等不参加本次评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二、 参评条件 (一)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二)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三)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四)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五)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六)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七)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三、 推荐要求与工作安排 (一)原则上教材必须由上海大学教师担任第一主编(作者)并会同教材出版单位申报。 (二)每个学院限额申报2本,首届教材建设奖获奖所在学院名额增一,已推荐至教育部参评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不受名额限制,以上申报教材需综合排序。 (三)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际,认真组织申报工作,根据限额择优推荐具有竞争力的教材参加申报并在学院内公示后报送教务部。 (四)本次申报可选择“单本”或“全册”两种申报类型,不受理系列教材申报。全册教材(相同书名的上下册、1一N册)可选择“全册”申报类型,也可选择“单本”申报类型。若选择“全册”类型申报,须所有单册全部符合申报和质量要求,且为同一主编,申报时占用一个名额。选择“全册”类型申报的教材,若“单本”教材未达到入选标准,则“全册”不能入选。 (五)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申报一项。 (六)研究生阶段教材申报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对于同时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教材,教师须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七)教务部收齐材料后,将对申报教材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初审的教材参与后续评审。 四、 材料报送 (一)请各学院于2025年7月5日17:00前将以下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附件2,pdf) 2.相关附件材料(附件2第九项,pdf) 3.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附件3,excel) (二)请各学院于2025年7月5日17:00前提交已完成申报教师签字、学院盖章并签字同意的纸质材料至教务部A505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 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附件2,一式三份)及附件材料(一式一份) 2.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附件3,一式一份) 3.其他材料:纸质教材提供最新版次印次的教材(三份);数字教材提供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纸质教材附带数字资源的,纸质样书和全部数字资源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屹冰 办公地址:宝山校区A505 联系电话:66133507*806 邮箱:zyb@shu.edu.cn 附件1:《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附件2:《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 附件3:《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 上海大学教务部 2025年7月2日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国教材〔2025〕2号)要求,学校决定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本科教材遴选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评选范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本科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纸质教材+数字教材、数字教材等。参评教材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与教材配套的图册和活动手册等不参加本次评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二、 参评条件 (一)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二)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三)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四)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五)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六)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七)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三、 推荐要求与工作安排 (一)原则上教材必须由上海大学教师担任第一主编(作者)并会同教材出版单位申报。 (二)每个学院限额申报2本,首届教材建设奖获奖所在学院名额增一,已推荐至教育部参评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不受名额限制,以上申报教材需综合排序。 (三)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际,认真组织申报工作,根据限额择优推荐具有竞争力的教材参加申报并在学院内公示后报送教务部。 (四)本次申报可选择“单本”或“全册”两种申报类型,不受理系列教材申报。全册教材(相同书名的上下册、1一N册)可选择“全册”申报类型,也可选择“单本”申报类型。若选择“全册”类型申报,须所有单册全部符合申报和质量要求,且为同一主编,申报时占用一个名额。选择“全册”类型申报的教材,若“单本”教材未达到入选标准,则“全册”不能入选。 (五)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申报一项。 (六)研究生阶段教材申报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对于同时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教材,教师须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七)教务部收齐材料后,将对申报教材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初审的教材参与后续评审。 四、 材料报送 (一)请各学院于2025年7月5日17:00前将以下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附件2,pdf) 2.相关附件材料(附件2第九项,pdf) 3.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附件3,excel) (二)请各学院于2025年7月5日17:00前提交已完成申报教师签字、学院盖章并签字同意的纸质材料至教务部A505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 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附件2,一式三份)及附件材料(一式一份) 2.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附件3,一式一份) 3.其他材料:纸质教材提供最新版次印次的教材(三份);数字教材提供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纸质教材附带数字资源的,纸质样书和全部数字资源电子版(光盘或实际销售的载体)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屹冰 办公地址:宝山校区A505 联系电话:66133507*806 邮箱:zyb@shu.edu.cn 附件1:《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附件2:《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 附件3:《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推荐汇总表》 上海大学教务部 2025年7月2日